來源:局黨委宣傳部 胡天華 發布時間:2023-09-06 11:38:59 瀏覽次數:8834
為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促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的落地見效,西北局黨委在局總部黨員干部中創新開展“兩進三同雙賦能”野外地質實踐活動,將主題教育課堂拓展至一線項目部,融合貫通調查研究、改進作風和推動發展,有力有效促進了主題教育“觸角”向基層拓展。
“兩進三同”,打造主題教育生動實踐大課堂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北局黨委堅持把履行資源安全保障職責使命作為“重實踐”的著力點,為進一步激發投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工作熱情,組織總部黨員干部以“兩進三同”下沉基層,以提升服務保障地勘主業的履職效能踐行“建新功”。
“兩進”即總部黨員干部進項目部、進施工現場,“三同”即與一線員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局黨委精心謀劃、周密部署,綜合自然條件、項目進度、實踐內容等因素,制定實踐活動方案,明確了組織管理保障工作機構,研究確定了以西北地勘院秦嶺腹地5個正在施工的地質項目部為實踐基地。在確??偛亢晚椖坎空9ぷ髦刃虻那疤嵯?,通盤考慮崗位職能、有無野外工作經驗及人員組合等多重因素,選定19名總部管理人員(5男14女),覆蓋地質勘查、科技質量、戰略投資、市場管理、資產財務、人力資源、安全環保、法律合規、審計、黨建、紀檢和辦公室等10余個部室,自7月20日至8月18日,先后分5批直插項目部駐地開展實踐活動。
按照方案安排,項目部技術人員在介紹項目情況、進行安全和技術交底的基礎上,帶領來自局總部各個管理崗位的“學生”,帶上干糧,冒著高溫酷暑鉆進深山,穿過秦嶺悶熱潮濕、灌木叢生的密林,越過蜿蜒崎嶇、溝壑交錯的野徑,直奔野外一線探槽里、鉆機旁的“現場課堂”。以山野深處的施工現場為“教室”,以地質錘、羅盤、放大鏡、磁力儀為“教具”,以地物化綜合剖面、槽探和淺鉆工程為“教材”,以地質編錄和探槽素描圖繪制為“教學板書”,“沉浸式”參與到各項工序流程,現場學習勘查技術方法和手段,認真仔細觀察工作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等成礦地質條件,初步了解工作區重要地質體的規模、形態、產狀、接觸關系等信息,嘗試運用放大鏡辨識礦石中的金屬礦物,運用羅盤測量巖層的走向、傾向、傾角等產狀要素,以測繩、卷尺、手持GPS等工具,輔助完成地化剖面實際測量,背起幾十斤沉甸甸的樣品從山路返回……直觀感受西北局地勘主業最前端生產鏈條的各個環節,零距離體會一線職工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蚊蟲叮咬、單調枯燥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艱辛。
總部與項目部,從“雙向認同”到“雙向賦能”
“這種學習式、體驗式的主題教育實踐課堂,接地氣、有溫度、入人心,效果遠超預期”,5-7天的共同勞動生活和密切協作,迅速增進了雙方的情感認同,雙向點燃了工作熱情。
實踐是最好的“教科書”。“三同”讓總部人員對地質工作的艱難性、復雜性和挑戰性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同時也切身感受到,項目部工作不僅是面臨艱苦條件、技術難題和體力考驗,更要克服人手不足、協調環境干擾、提防毒蟲野獸和預防自然災害等多重難題。發自內心的共情與尊重,進一步堅定了全力以赴做好保障服務基層的決心?!鞍俾劜蝗缫淮斡H身體驗”、“野外工作是精神意志的較量”、“上山背饅頭,下山背石頭——致敬每一位一線地質工作者”,一句句真摯的感慨贊嘆,一幅幅生動的野外畫卷,在職工的社交平臺媒體異常活躍搶眼,點贊、轉發和評論中,飽含著對一線同事工作作風的由衷欽佩、對西北局企業精神的無比自豪、對地質報國情懷的強烈共鳴。
與總部“學生”依依惜別,身為“老師”的項目部人員感觸更為深刻——這場大學習、大調研是一場雙向奔赴、雙向促進。“總部女同志居多,沒有一個叫苦嫌累或者退縮”、“男同志揮舞鎬頭、地質錘采樣,火星迸射,汗水濕透滿背”、“搶著干活,教會徒弟,閑了師傅”,他們白天一同克服艱苦條件,晚上輔助項目人員整理白天現場記錄的資料、繪制地質剖面圖和完善探槽素描圖,一同加班到深夜,在有限時間里認真學習、虛心請教,發揮自身特長、主動助力項目各類工作,“總部同事普遍都有一種一絲不茍、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態度,讓我深有感觸”,“對規章制度怎么理解、該怎么做,一下子解開了困惑”,“對會議匯報、數據考量、準確標準表述等細節,把握非常精準,有些內容之前從未考慮到,受益匪淺”。
雙方爭相為對方點贊,究其原因,總部與項目部的工作作風各有優勢、工作方法各具特色。野外工作者常年扎根一線,吃苦耐勞、堅韌執著的工作作風,不畏艱險、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為地質事業不懈奮斗、蓬勃向上的“精氣神”入骨入心。總部管理工作特點是政策性強、程序嚴格、完成標準高、特別注重細節,他們為項目部帶來了更為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新風。雖然崗位不同,但兩者共通的精神紐帶,是對地質事業的無限熱愛、對崗位職責高度的責任感,這短短幾天的“密切接觸”,點燃引爆了這場“雙向認同”——這是西北冶金地質人多年以來在堅守主責、深耕主業的艱辛歷程中,沉淀并傳承的優良作風,這是在一代又一代地質赤子的奮斗實踐中,涵養和培育的奮進基因。
禮贊勞動之美,砥礪奮進之志。局網站、《西北冶金地質》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第一時間圖文并茂的宣傳報道,引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強烈反響。這場高質量的地質實踐,是一堂生動鮮活的“大思政課”,總部與基層的相互學習激勵和高度情感認同,成為暢通管理的潤滑劑、凝聚人心的黏合劑,這場深刻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把工作與情感上的“雙向認同”,轉化為取長補短的“雙向賦能”。
“身入”基層、“心到”基層,推動調研成果轉化
西北局黨委把這次野外實踐作為主題教育調研向一線延伸拓展的“觸角”,讓總部和項目部對接,讓“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首尾連線,讓實踐課堂成為豐富調研內涵的有力抓手,成為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
總部人員結合自身崗位職能,在項目會議、在工作現場、在駐地、在皮卡車內、在餐桌邊,利用一切機會開展微調研、微訪談,圍繞改革發展、制度建設、創新創效、安全生產、黨建紀檢和職工切身利益等方面,傾聽來自項目部的真實心聲和具體訴求,深入了解局、院各項政策和管理制度、措施在項目部落實落地情況。
總部人員邊學習、邊調研、邊反饋,向項目部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比如,“一線地質工作者要多承擔或參與科研項目,提升立項靶區儲備和個人綜合素質”、“物探人員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加強技術培訓,協調地質組增進技術溝通交流”、“項目設計書應準確編制預算表,合理分配費用”、“注重地質勘探各環節工作,提升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溝通協作,形成合力”、“紀檢專員針對具體項目實際,突出監督重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克服野外作業條件的不便,務必按照規范配齊戴全勞動防護用品”、“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積極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加強宣傳意識,弘揚身邊先進典型事跡”和“就近就便、因地制宜挖掘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等等。
實踐活動后,總部人員和項目部填寫《主題教育野外地質實踐反饋單》,經收集歸納整理,共計5大類21條意見建議,這些項目部調研“取樣”結果和一線心聲,原汁原味反饋給局黨委,對主題教育推動“問題清單”逐步轉化為“成果清單”進行細化和補充,為西北局地勘板塊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依據。
實踐活動主題清晰、導向鮮明、務實求新,緊扣總局黨委要求,又緊貼西北局當下實際,推動主題教育調查研究“身入”基層、“心到”基層,有高度、有溫度、有色彩,達到了加強黨員干部培養、提升服務意識、豐富調查研究、轉變工作作風的預期目的,磨煉意志、錘煉作風、增長才干的同時,培養了職工之間的真摯感情,提振了干事創業的士氣,切實把主題教育中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結語
近年來,西北局黨委勇于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工作方法,“112黨建工作模式”的成熟推廣,“打冶金地質品牌,樹西北地勘旗幟”標準化項目部建設的全面實施,弘揚“甜水海”作風的亮麗精神旗幟,均能緊扣地勘行業特點、契合野外工作實際、突出守正創新務實,彰顯了局黨委的創新魄力和實踐勇氣。以黨內集中教育為契機,在局總部開展如此大規模的“兩進三同雙賦能”野外地質實踐活動,是建局38年以來首次嘗試,這是創新基層工作方法、密切聯系群眾的又一次成功探索,是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活紀實,是主題教育激勵冶金地質工作者“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局網站新聞報道及圖片鏈接:我局(公司)黨委開展主題教育野外實踐活動